被娱乐裹挟与绑架的现代心灵里,悲悯情怀的缺失成为了日益显明的事实,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努力越来越遥远。有这样一部经典在警示我们:现代人的生命中,绝对不能少了对人类曾经的苦难的关注与思考,不能少了对极权制度的批判与警惕。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一场旷世的事故,值得我们付出关注,付出思考。
一、版本说明及内容分享
(一) 版本缘起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的诞世,缘自俄罗斯政府的官方行动。普京认为,“一个不能正视自身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要求教育部将其作为全体俄罗斯中学生的必读书。 《古拉格群岛》作为煌煌巨著,三卷本一百六十万字的宏大篇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阅读任务。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由索尔仁尼琴的太太索尔仁尼琴娜将三卷本里的同类事例删减三分之二,保留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其他部分一字不动。普及本近五十万字,保留了原著的全部精华,缩小了体量,适合俄罗斯中学生及大众阅读。这是普京政府对经典的另一方式的有力普及。由此,在俄罗斯就有了普及本之说。中文本沿用这一说法,以区别于三卷本。作为普世经典,它关于苦难的思考,它对极权制度的批判,也应成为我国大众读者及中学生的普及本。
(二)中文译本说明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的翻译延请的是我国高尔基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知名学者与博导余一中先生及山东大学博导胡学星。可惜的是,余先生在翻译进行到四分之一时不幸离世。他生前抱定决心要将本书报送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并志在必得,精心翻译。
普及本劳动翻译大家,耗费了两年心力,译文流畅精练,节奏及语感与中文吻合度极好,消除了原有版本的阅读障碍。应该算得上优良译本,足可与原著的经典程度相匹配。
(三)内容分享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的全部指向在于极权制度的罪恶。“一个人,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级大国的极权制度!”
索尔仁尼琴以独特的文艺性研究探索之道,凸显了极权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炮制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古拉格现象”:极端残忍的刑讯,荒谬绝伦的司法,彻底沦丧的社会道德,毫无人道的株连流放、集体流放,惨绝人寰的死亡式劳改。
《古拉格群岛》(普及本)重建俄罗斯民族苦难现场,力现极权制度的罪恶。以具足的历史现实、深沉的思索和饱满的人道主义情怀享誉全球,被视为“世界奇书”。
二、事故的意味:文本阅读历史及意义
(一)罪与恶的抵死较量
古拉格群岛代表的是集权政治之极恶,而在当时的苏联,与对恶的记录与揭示相关的一切就是罪了。创作《古拉格群岛》是罪,印行及刊发它是罪,阅读及研究它也是罪。从创作到阅读,从最初问世到成为传世经典,《古拉格群岛》(普及本)时刻充满着事故的张力。凭着对自由之光的向往,人们联结在一起,进行着冒险的狂欢,进行着犯罪的狂欢。
在俄罗斯,《古拉格群岛》的正式出版是在1989年。此前二十一年里,它被政府列为禁书,作者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国。
(二)对特权阅读的终止
在中国,《古拉格群岛》自1988年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以来,一直停留在内部发行的范围,是司局级以上干部的特权读物。除此之外的《古拉格群岛》的阅读,都会成为事故。
今天的《古拉格群岛》普及本,它的特殊意义在于, 终止了特权阅读,终于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阅读的经典。与此同时,它才在最终的意义上、真正的意义上,成为了大众经典、世界经典、永远的经典。
(三)文体的另类事故
“古拉格现象”不只是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很显然,作为极权政治的罪恶,也是人类文明史的巨大事故。怎样重建历史现场,重现极权之恶、人性之劣,是对史上现有文体的一种挑战。
索尔仁尼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完整记录那一场史无前例的重大事故,来引领人类对极权政治的批判与警惕。他成功了,因此制造的另一种文体也成了另一场事故。作为文体探索的丰硕成果,它有别于任何现成的文体,无法归类,成就了文学叙述方式的又一次巨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