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出版社 →图书评论
其他书评
在城市欲望中沉沦的灵魂——评丁伯慧的长篇小说《决不放过》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网站  2011-12-15 13:06:26
浏览:650  

  《决不放过》是青年作家丁伯慧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如果说他在第一部长篇《第三只手》中表现的是少年成长的主题,这一部小说关注的则是城市中被欲望所缠绕的某一类人物的精神困境。从阅读角度看,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从一个超市爆炸案切入,层层撕开城市的面纱,把那些隐秘的内幕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的主人公范式是个值得关注的文学形象,他代表着城市中某一类特殊的生存者。作家力图借助于这个形象揭示出城市欲望冲击下人性的溃败,精神的失落与拯救。
  这是个在市场燥动不安的喧哗中生存的人物,他有事业上的成功,是某报社社会新闻部的首席记者。家有妻子外面有情人,有不同的生财渠道,混迹于商人和市井之中,纸醉金迷,风光无限,在城市的缝隙中如鱼得水地生存着。欲望,是驱动他生命的重要动力。但是有一天,这一切存在都因为一起超市爆炸案而被改写。被炸死的超市老板黄大鹏生前与他有互相利用的交易,而炸超市的张小田的女友、打工妹陶园则认为他没有用心帮助张小田,扬言决不放过,对他实施报复。在城市欲望中沉沦起伏的范式,因为良心的折磨而导致精神上出现疾患。最后是负疚的陶园将其带到山村,用山村的纯朴宁静与女性的柔情拯救了范式的心灵,而结尾处陶园却在山村的车祸中死去,留给范式心灵永远的伤痛。
  小说中女主人公陶园的名字似乎是一种隐喻,陶园——桃园,在城市利益和欲望的驱赶下,象征着纯朴宁静的桃园正在消失,范式父亲的桃园消失了,张小田的桃园变成了高楼大厦,唯有陶园家地处深山的桃园还开放着零落的花朵。
  我以为作为小说家族中容量最大的长篇小说,应该对时代的问题和人性的变异承担起责任。作为一个自称中了文学之毒70后青年作家,丁伯慧对文学有自己的理解和坚守。虽然面对城市欲望的滚滚洪流,窥见了人性中的诸多疾患,他并没有对生活绝望,而是竭力去发现人性中残留的善。所以,这部小说才能由欲望故事而走向人物灵魂的深处。在主人公范式独白式的叙事中,一个在城市缝隙中漂泊无依的灵魂突现在读者眼前,世俗的风光也不能遮掩人物内心的虚无与沉沦。面对张小田那样因为绝望而走上绝路的底层百姓的困境,他的心灵还没有麻木成石头,还残留着善良与同情。虽然他无力改变存在中的诸多问题,但是心灵却在痛苦的折磨中一点点复苏。张小田、陶园这对情侣的不幸遭遇无形中成了唤醒他灵魂的催化剂。
  从范式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感受到丁伯慧对生活所持有的某种信念。英国女作家维吉妮亚·伍尔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同时代的作家们所以使我们感到苦恼,乃是因为他们不再坚持信念。没有信念,就无法让文学放射出应有的光芒,并将它烛照到那些黑暗的角落。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这样的信念对一个作家来说尤其可贵。虽然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丁伯慧在小说中没有提供解决的路径,但他却敏锐地抓住了叙事者范式的灵魂,透视出其挣扎沉沦的历程。为读者认识某一类城市生存者提供了生动的范本。
  关于“70作家,评论家张柠曾经用一段话指出他们的特点,他们既没有品尝过80年代的精神大餐,也没有享受到90年代的物质丰盛。他们是文化夹缝中的一代,一条腿踩在书斋的沉思默想里,一条腿踩在市场的躁动不安中。这段话用在丁伯慧身上似乎也比较恰当,通过他笔下的文字,通过他塑造的文学形象,感知到他一直在探寻写作的方向。在小说文本中,范式灵魂的躁动不安,体现出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城市欲望和故事的载体,他真正关注的是对人的精神的拯救。
  评论家谢有顺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话:经验是表面的,欲望是短暂的,如果承认有灵魂,它一定比这些更深。丁伯慧在《决不放过》中已经开始对人物灵魂的探究,虽然力度还不够强大,但他有着特殊的敏锐,能透过生活的表象直接抵达人物内部。这对一个小说家来说,是非常好的品质。以他的执著与坚持,会写出更有魅力的小说来。

  
  文/黄玲(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Copyright 2007 © 群众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393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15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3104(兼传真)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3257  010-83901775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